讲座题目:国际音标和世界音系数据库:理论探讨和实际演示
讲座时间:2017年12月14日(周四)下午2:00-4:00
讲座地点: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707会议室
讲座简介:
国际音标是语言学家最常用的记音工具,其基本原则是“一音一符号”,即音-符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。有了这个关系,无论所记的是什么语言,我们都可以通过国际音标来判断所记的音质。
不过,“一音一符号”原则掩盖了一个难以回答的理论问题,即如何判断两个略微不同、却又十分相似的音(暂且称为A、B),应该算是一个音还是两个音?常见的回答是,如果A、B有对立功能(能够区别词义),我们必须用不同的符合来表示它们;如果A、B没有对立功能(不能区别词义),那么A、B可以用同样的符号(宽式音标),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显示它们的细微区别(窄式音标)。可是,问题并没有结束。比如,德国人发的[e]平均要略微高于挪威人发的[e]。如果我们用窄式记音,应该是德国人用普通的[e]、挪威人用略低的[e],还是德国人用略高的[e]、挪威人用普通的[e]?还有,如果我们刚开始分析一个新的语言,不知道那些音能够别义、那些不能,我们先应该区分多少不同的[e]?现有的国际音标允许我们区别9个不同的[e](每个元音可以增加“略前、略后、略高、略低”等附加符号)。这组符号是否够用?是否太多?我们如何获得合理的答案?
世界音系数据库汇集了已被研究过的所有人类语言的元音辅音,它为我们勾画出了已经和可能使用的元音辅音的全貌。本讲座介绍几个常用的世界音系数据库,并演示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探讨一些常见的理论问题。
主讲人:端木三
麻省理工学院博士(1990年)、博士后(1990-1991年)。1981-1986年在复旦大学外文系任教, 1991年至今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语言学系任教。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共性,特别是音系方面的共性。发表论文及专著见个人网页:【www.umich.edu/~duanmu】